首页 > 技术文章 > 薄膜剥离强度试验机的操作流程复杂吗?

薄膜剥离强度试验机的操作流程复杂吗?

2025-09-28 [60]

薄膜剥离强度试验机的操作流程不复杂,核心逻辑是 “样品准备→设备设置→启动测试→数据读取",且主流设备多配备智能化控制系统(如触摸屏、电脑软件),大幅简化了操作步骤。只要熟悉基础流程和注意事项,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,具体流程可分为以下 6 个核心步骤,同时包含关键操作要点:

一、操作前准备:确保设备与样品就绪(5-10 分钟)

操作前的准备是保证测试准确性的基础,主要包括设备检查和样品处理两部分,步骤简单且标准化。

设备状态检查

通电开机:确认试验机电源、数据线(如连接电脑)正常,启动设备后等待系统自检(部分设备会自动检测传感器、电机是否正常,自检失败会提示故障代码,按提示排查即可)。

刀头与夹具检查:根据测试类型(如 90°/180° 剥离),确认对应的剥离刀头、样品夹具已安装牢固,无松动或变形;清理夹具表面的灰尘、胶渍,避免影响样品固定。

量程校准(定期 / 必要时):若长期未使用或更换传感器,需按设备说明书进行 “零点校准"(空载状态下点击 “校准" 按钮,系统自动归零),确保力值测量准确(日常操作无需频繁校准,一般每月 1 次即可)。

样品制备:按标准裁剪样品样品尺寸需符合测试标准(如 GB/T 2792 要求胶带样品宽度为 25mm±0.5mm),避免因尺寸不规范导致数据偏差,具体步骤:

裁剪样品:用专用裁刀(如直尺 + 美工刀、自动裁样机)将薄膜 / 胶带裁成规定宽度(如 25mm)、长度(一般超过测试行程,如 100mm)的试样,确保边缘平整、无褶皱。

样品预处理(按需):若测试环境有要求(如温度 23℃±2℃、湿度 50%±5%),需将样品在该环境下放置 4 小时以上再测试;若测试 “基材与薄膜的剥离",需提前将薄膜一端预剥离 1-2cm(方便后续固定到夹具)。

二、样品固定:将样品装夹到设备(2-5 分钟)

根据测试模式(90°/180°/T 型)固定样品,操作逻辑类似 “固定两端、保持平整",不同模式的装夹差异较小,以常用的180° 剥离为例:

固定 “基材端":将样品的基材(如 FPC 板、玻璃)固定到设备的 “下夹具"(或固定平台)上,用压块或螺丝压紧,确保基材无移位(若基材较软,可贴在刚性背板上再固定)。

固定 “薄膜端":将预剥离的薄膜一端向上拉,绕过 “180° 剥离刀头",再固定到设备的 “上夹具"(或力值传感器连接的夹具)上,确保薄膜在刀头处贴合紧密、无松弛,且整个样品的剥离方向与刀头运动方向一致。

检查平整度:用手轻拉薄膜两端,确认样品无扭曲、褶皱,若有偏差需重新调整夹具位置,避免因样品歪斜导致力值测量不准。

三、参数设置:选择测试条件(1-3 分钟)

主流设备通过触摸屏或电脑软件(如专用测试软件)设置参数,界面直观,参数选项清晰,无需复杂编程,核心设置项包括:

测试模式选择:在系统菜单中选择对应的剥离模式(如 “180° 剥离"“90° 剥离"),设备会自动匹配对应的力值计算逻辑(如 90° 剥离需计算垂直方向的力)。

测试速度设置:按标准或需求输入速度(如 GB/T 2792 推荐速度为 300mm/min±10mm/min),设备支持直接输入数值(如 300),部分设备还提供 “常用速度预设"(点击即可选择,无需重复输入)。

测试行程设置(按需):若只需测试特定长度的剥离力(如测试 50mm 长度内的平均力),可设置行程终点(如 50mm);若无需限制,可选择 “直至样品剥离完成"(设备会自动在样品剥离结束后停止)。

数据保存设置:设置测试结果的保存路径(如电脑文件夹、设备本地存储),选择需记录的数据类型(如最大剥离力、平均剥离力、剥离力 - 位移曲线)。

四、启动测试:自动运行,无需人工干预(5-15 分钟,依行程而定)

参数设置完成后,测试过程自动化,操作仅需 1 步:

点击设备界面上的 “开始测试" 按钮(触摸屏或软件按钮),设备会自动启动电机,带动夹具按设定速度移动,同时力值传感器实时采集剥离力数据,位移传感器记录移动距离。

测试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,可观察设备运行状态(如样品是否平稳剥离、有无异常噪音),若出现样品断裂、夹具松动等问题,可点击 “紧急停止" 按钮暂停测试,排查后重新开始。

五、数据读取与分析:自动生成结果(1-2 分钟)

测试结束后,设备会自动处理数据并生成报告,无需人工计算,大幅降低操作难度:

实时数据显示:测试过程中,界面会同步显示 “实时剥离力"“位移" 曲线,直观观察剥离力的波动情况(如是否有突然下降,可能对应膜层局部脱落)。

自动计算结果:测试完成后,系统会自动计算关键指标,如:

平均剥离强度:按测试长度内的力值平均值,结合样品宽度换算(剥离强度 = 剥离力 / 样品宽度,单位如 N/25mm);

最大剥离强度:测试过程中的最大力值对应的强度;

合格判定:若预设了合格范围(如≥5N/25mm),系统会自动标注 “合格" 或 “不合格"。

报告导出:可直接在设备上查看测试报告(包含数据表格、力 - 位移曲线),也可通过 USB、网络将报告导出为 Excel、PDF 格式,方便存档或分享。

六、操作后整理:简单收尾(2-3 分钟)

测试完成后,只需简单整理,不涉及复杂步骤:

关闭设备:先停止设备运行,再关闭电源,若连接电脑需退出测试软件后关机。

清理样品:拆除夹具上的残留样品(如胶带、薄膜碎片),用酒精擦拭夹具表面,去除胶渍,避免影响下次测试。

记录台账:将测试样品的编号、测试结果、操作人员等信息记录到台账中,完成整个操作流程。

关键总结:操作流程的 “简单性" 体现在 3 点

自动化程度高:从参数设置到数据计算,均由设备自动完成,无需人工干预复杂步骤(如手动记录力值、计算强度)。

界面直观易懂:主流设备的操作界面(触摸屏 / 软件)采用 “图标 + 文字" 设计,核心功能(如 “开始测试"“参数设置")一目了然,新手也能快速定位。

标准化强:不同行业的测试流程差异主要在 “样品制备" 和 “参数选择",核心操作逻辑(固定样品→启动测试→读结果)一致,掌握一种场景后可快速迁移到其他场景。

综上,只要掌握 “样品裁好、夹具装对、参数选对" 三个核心要点,薄膜剥离强度试验机的操作流程非常简洁,一般人员经过 1-2 次实操培训即可独立完成测试。


扫一扫,关注微信
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邬桥镇安东路208号 传真:021-67256880
©2025 上海倾技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备案号:沪ICP备09008293号-3
管理登录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sitemap.xml